Returned, again.
date
‣
slug
returned-again
status
Published
tags
summary
type
Post
Hi.
说起来从第一次倒腾博客开始算起到现在,也有六七年了吧。不断地上线、不断地长草、不断地宕机,最近一次博客入坟还是在几个月前,由于忘记了备份,而把那个只有一篇文章的博客葬送在主机商搬迁服务器的路上。据说 Feedly 还能找回。还是算了。
可博客的意义是什么。不搞清楚的话,再怎么推倒重建也只是重蹈覆辙。我自觉自己在跟风,可跟的又是什么风…?跟风的后果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更没有可供坚持下去的理由。
我想起一个约莫在初中时就有了的想法:寻找一个融合了博客和微博的地方。我既可以闲来无事水一篇长文扯扯淡,也可以随心地像微博一样几句几句地吐槽一下境况。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「轻博客」,但是 Lofter、简书之流似乎并不讨我的喜欢,我更倾向于通过制作 WordPress / Typecho / … 的博客主题来实现这个想法。
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停留在脑海里。直到后来,我在高三前期做了一个博客的尝试,又在高三后期做了一个微博的尝试,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后者多一点。前者我就算不处理排版,用手机发送即时的想法也是略显麻烦的一件事情。而后者则是我刷微博时,顺手点一下右下角浮动按钮的事情。正如我的一位
R 姓网友所说,
以上一堆有的没的,成了我动身写文的阻碍。因为写一篇文章并不是从头打到尾就收工,你还得压图、传图、发布后确认排版、确认主题样式有没有冲突,偶尔想引入多图并列、点击图片弹框这样的新样式还得自己写。在难得有灵感,但写文欲望不高的时候,这些小因素就直接冷却了写文的心情。日向 – Every Little Thing – https://medium.com/cnhinata/why-medium-7b52cc29bc8f
我曾用过传统的 PHP 博客程序 WordPress、Typecho、Wislog,也曾用过静态博客生成器 Jekyll、Hexo、Hugo,还尝试过 Node.js 博客程序 Ghost。六七年兜兜转转,最终还是在页面底部放上了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.
Why WordPress?
- 它足够老,意味着稳定
- 它又足够进取,WordPress 5.0 正式版也不远了(发文时博客使用的是 WordPress 5.0 Beta 3)
- 它的速度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慢,尤其是在今天的软硬件条件下
- 它的手机客户端成熟,功能强大,利于 Post on the Go
- 它的文档丰富详尽,有利于定制自己的主题(我不是在说某个 T 开头的博客程序)
- 它的新版块级文章编辑器支持中文,本地化支持良好(我也不是在说某个 G 开头的博客程序)
Whatever, 用起来顺心才是最重要的。
以后博主将会有两个博客,它们分别是:
- 蛙声一片:https://rwong.cc/
- Tech × Life × Thoughts.
- 以日常内容为主,混合传统博客与微博;穿插部分技术相关内容
- 技术博客:https://robinwongm.github.io/ (Under Construction)
- Frontend × Backend × More.
- 纯技术博客,致力于记录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.
码到最后,发现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的有感觉。我以前一直不理解何谓「文字功底」,起初的认识是会很多很多的形容词、会写很多好看的句子之类。后来才发现,有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用上华丽的辞藻,却能让读者产生一种「舒适」的阅读感,不会觉得有任何的突兀,也不会觉得有过分的冗长。
大概这才是真正的有「文字功底」吧。